应特朗普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4月6日至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会中,经贸议题是双方会商的焦点之一。就在几个月前,特朗普曾抱怨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发解释性报道,认为对华贸易为美国创造了就业机会。对中国货物征收关税并不能保证扭转美国制造业的下滑,只会给美国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文章编译如下:
特朗普说,中国正在操纵货币,使人民币贬值,让中国的出口商品更便宜。他说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优势,并威胁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45%的关税。经济学家警告说,这可能导致贸易战争,并伤及美国消费者。
在对华贸易方面,有四件你应该知道的事情。
一、什么是美国的贸易赤字?
贸易赤字是一个国家商品、劳务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
二月份,美国公司出口了价值1929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但进口额为2364亿美元,创下436亿美元的赤字。中国占赤字的四分之三。
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今年占美国贸易额的16%。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排在中国之后。
直至上世纪70年代,美国常年保持贸易顺差。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以全球制造业强国的姿态兴起。
二、贸易赤字对经济有害吗?
贸易赤字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美国进口更多商品可能是健康和积极的经济信号,表明消费支出强劲。
进口在华装配的廉价产品可以帮助国家提升整体财富,也能够扩大美国公司的利润,从而为工程师和设计师等高技术人员提供更高的薪酬。
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但2010年中国在制造业产值方面超过美国领跑世界。美国在劳务方面仍然显示顺差——上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以来转向服务业成为西方国家的标志。许多其他富裕国家,包括加拿大,法国和英国,均存在贸易逆差。
三、对华贸易赤字有何潜在风险?
长期的贸易赤字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当美国人购买进口商品时,他们将把美元放入外国投资者手中。随着这些美元的积累,它可以使投资者对美元的命运有权力。
但是,与特朗普所说的相反,中国近年来并没有贬值货币。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下滑。2014年1月,10美元可兑换60元人民币。如今10美元可兑换69元,这意味着从中国购买的产品比3年前便宜。
但中国并不是驱动人民币的疲软。相反,它通过使用其美元盈余来购买自己的货币以应对经济放缓。换句话说,中国正在努力支撑其货币,而不是贬值。
鉴于缺乏证据支持,美国财政部不会宣布中国是货币操纵者。特朗普政府还表示,正在研究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并希望阻止大量进口关税逃税。
四、中国是否抢走了美国就业?
麻省理工学院劳工经济学家大卫·奥特估算,从2000年到2007年,制造业就业机会向中国的转移使美国损失约100万个制造业岗位。
但是,对华贸易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美国商务部称,2014年,美国对华商品和劳务出口创造了25.1万个就业机会。
苹果公司的总承包商富士康科技集团已经有了将工作转移到美国的想法,但所建工厂可能会高度自动化。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富士康去年宣布计划裁撤6万个岗位,并用机器人取而代之。
对中国货物征收关税并不能保证扭转美国制造业的下滑。这会给美国消费者带来沉重的负担,迫使他们为中国商品付出更高的代价。全球电脑90%在中国制造。美国还从中国进口电器、玩具、家具、鞋子和运动器材。中国则进口美国的飞机、汽车和大豆等商品。
从中国廉价进口实际上可以提高美国的生活水平,让消费者能够购买更多商品。
(张全 编译)
-
特朗普新行政令聚焦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组图)
3月31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签署行政令前向媒体讲话。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31日签署两项关于贸易的行政令,聚焦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并为未来贸易政策调整铺路。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31日签署两项关于贸易的行政令,聚焦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并为未来贸易政策调整铺路。2017-04-02 07:08
-
中美经济关系热度高 双边贸易额超5000亿美元
走在与北京隔太平洋相望的洛杉矶街头,随处可见中餐馆、华人超市和各种中文招牌。如果说中国商飞和比亚迪是中国企业在洛杉矶落籽发芽的一个缩影,那么洛杉矶及其所在的美国经济第一大州加州就是中美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2017-04-01 11:40
-
美商务部:美国2016年贸易逆差达到8年来最高水平
据外媒报道,美国商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在2016年最后3个月有所减少,但全年的逆差上升到8年来的最高水平。报道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把减少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作为其竞选纲领的关键组成部分,他认为贸易逆差使美国制造业失去了数以百万计的高薪就业机会。2017-03-22 14:29
《蓝精灵》中国风海报曝光
好莱坞动画电影《蓝精灵:寻找神秘村》今日发布了一支原片片段合辑与中国风海报。[详细]
鲍勃·迪伦将于本周末在斯德哥尔摩领诺奖
瑞典文学院29日说,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将于本周末在斯德哥尔摩领取诺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