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终身教授丘成桐:走进数学的王国
2017-09-08 09:3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丘成桐,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这个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的美籍华人,如今已年近70岁,但近年来,他在数学研究上依旧十分活跃:仅2015年一年,他就以每个月两篇论文的速度进行了大量高质量的数学研究。

  美好的沙田时光

  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193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1949年,丘镇英携全家迁居香港,先经营农场,后因生意失败改为教书。尽管当时薪水微薄,生活艰难,有时甚至靠借贷维持,但在丘成桐心中,那段与兄弟姊妹一同农田捉鹰捕蛇、溯流钓鱼抓虾的童年,却是他心中“美好的沙田时光”。

  在丘成桐的记忆里,父亲丘镇英爱好谈论哲学,并与钱穆等文学大家交好。还在香港沙田读小学时,丘成桐便常常担负着替父亲“跑腿”送信的活儿,有时去到了钱穆的家中,便顺势坐一阵子,洗耳恭听先生讲一些哲学言论。

  10岁左右的丘成桐喜好金庸的武侠小说,丘镇英却认为品味不高,硬是给他买来了章回小说,从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到外国文学《安徒生童话》、《荷马史诗》……背书成为了他“苦闷”的日常活动,但那些在童年时期摇头晃脑记下来的字句,反倒一直存留到了现在。

  中学一年级时,丘镇英又由浅入深,引导丘成桐去阅读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作家的著作,日积月累,这种哲学思维训练、抽象思维的启蒙,对丘成桐思维体系的建立有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渗入到了他后来的数学研究工作之中。

  走进数学的王国

  走进并喜爱美丽的数学王国,不仅得益于年少时从事文史哲学研究的父亲对数学的尊重和兴趣,同时也离不开中学老师的点化。

  在丘成桐的印象里,当年唯一很喜欢他的是教数学的易少华老师,这个刚刚大学毕业,尚处于恋爱中的女教师,每一堂课都是笑口常开。那一年,丘成桐学懂了线性方程,并热衷于用此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1962年秋,丘成桐称这一年他感受到了来自于“数学的召唤”。当时让丘成桐开始数学启蒙的是培正中学的黄逸樵老师:“他很懂讲课,喜欢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另外,我也很喜欢看数学历史的书,看许多课外书籍,了解做题目是怎么回事,兴趣慢慢就很大了。”

  走进了数学王国之后的丘成桐,一下子入了迷。因为买不起书,他常常跑到图书馆或书店去看书。他喜欢思考书中的难题,并开始创造自己认为有挑战性的题目。如今回想起来,他说,中学时代的这种自己去创造问题的做法,是日后促使他在研究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最关键环节。

  做出杰出的贡献

  1966年,丘成桐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大学三年级时,由于出众的才华,他被一代几何学宗师陈省身发现,破格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年仅22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28岁时,丘成桐成为世界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终身教授。

  丘成桐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解决了一系列猜想和重大课题,如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理论物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他的杰出贡献,1982年,年仅34岁的丘成桐教授荣获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荣获该奖的中国人。

  与此同时,丘成桐近年来也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如清华大学的丘成桐数学中心等。这些研究所的设立不但给不少人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机会,也给不少热爱数学的年轻人提供了优秀的平台。

  丘老说,“好奇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好奇现在变成了很稀缺的东西。现在大家功利心很强,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名。好的学问不见得能使国家很快就强大起来,但是现代的强国必须有大量有学问的学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要不为名不为利去做学问真的很难。”

+1
【纠错】 责任编辑: 何险峰
新闻 评论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81129699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