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拉又打美对伊朗政策明朗化
2017-07-23 09:22 来源: 文汇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作者孙德刚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的表决结果通过第2231号决议,批准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达成的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7月21日,伊核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日 内瓦举行。最新会谈能否取得成功,关键看美伊关系。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走向,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称奥巴马政府“中了伊朗的圈套”,他上台后将撕毁伊核全面协议 (即 《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今年5月,特朗普在访问沙特和以色列期间散布“伊朗威胁论”,甚至将伊朗称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并基于“伊朗威胁”激活了美国在中东的联盟体系。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遏制加接触”政策逐渐明朗。

  战略上视伊朗为遏制对象

  首先,在军事上和战略上,特朗普政府视伊朗为中东地区主要挑战者和遏制对象。奥巴马时期,美国通过与伊朗政府改善关系来实现从中东脱身的目标,为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服务。执政半年来,特朗普政府以伊朗研制和试射弹道导弹、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将其列入“入境禁令”名单,并多次追加对伊朗公司和个人的制裁,甚至还援引美国国内法,对参与伊朗弹道导弹项目的外国公司和个人实施“连坐式”惩罚,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美国政府认为,伊朗是“国家恐怖主义者”,军事上支持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帮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巩固政权,对美国中东盟友以色列、沙特、阿联酋和巴林等的安全利益构成了威胁,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严重安全挑战。特朗普政府渲染伊朗威胁,将伊朗贴上“支持恐怖主义”的标签,旨在将伊朗推向美国及其盟友的对立面,借机兜售武器,实现军火“去库存”。

  美国在军事上遏制伊朗,也为特朗普政府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找到了借口。作为远离欧亚大陆的西半球国家,美国干预海湾地区事务面临地缘上的劣势。为克服这种劣势,美国积极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来,美国一直是该地区驻军人数最多的外部大国,在科威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和阿曼等国部署了军事基地,同时向沙特和伊拉克派驻特种兵与军事顾问。特朗普政府多次以伊朗为假想敌,在海湾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声称为美国盟友提供安全保护伞,并阻止伊朗将“触角”伸向也门、伊拉克、巴林、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地区。

  美对伊接触政策仍在延续

  其次,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美国又与伊朗保持接触政策。今年4月,伊朗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在维也纳举行伊核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7月21日,伊核会谈再次于维也纳举行。会谈前夕,美国政府承认,伊朗已履行了伊核全面协议,美国也无意撕毁该协议。

  特朗普在伊核全面协议问题上奉行务实主义政策,一方面是因为该协议是中、美、英、法、俄、德六国与伊朗达成的多边协议,如果美国撕毁,恐将站在其他五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对立面,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美国希望将伊朗束缚在核协议的框架内,依靠多边机制约束伊朗发展核武器。倘若美国撕毁核协议,伊朗反而赢得了主动,甚至借机退出国际机制并重启核计划,对中东地区的核扩散恐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奉行务实外交政策的特朗普来说,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鼓励伊朗融入国际社会,并将伊朗纳入西方设定的战略轨道,符合美国及其中东盟友的利益。伊朗若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或者另起炉灶,构建“什叶派新月地带”,都将损害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美伊都深知对方底线

  面对特朗普政府“既拉又打”“斗而不破”的对伊政策,伊朗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美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指责伊朗为国际恐怖组织和反美力量提供资助,美军甚至在海湾地区频频“秀肌肉”。伊朗则针锋相对,进行了包括陆军“伟大先知11”和海军“守卫-95”等在内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同时表现出极大的克制。伊朗认真履行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核协议责任和义务,但强调该协议并不包含“禁止伊朗研发弹道导弹”的条款,作为地区大国,伊朗必须建立独立和强大的国防体系,有权出于防御目的研发弹道导弹,甚至为研发导弹项目的部队追加了2.6亿美元拨款。面对美国新制裁,伊朗据理力争,强调美国依据国内法的单方面制裁是非法、无效的,违反了伊核全面协议的精神。

  总之,美国和伊朗都深知对方的底线,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作为地区大国,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黎巴嫩和阿富汗等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伊朗在“冲突区”相向而行,符合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同时,伊朗又是中东地区有能力和决心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在力量。通过渲染伊朗的地区威胁,特朗普政府把以色列、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和约旦等拉回美国领导下的中东联盟体系,构建“中东版北约”。美国在中东地区拉一派、打一派,不仅造成中东国家“人人自危”,在安全上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还使美国赢得主动,成为“被邀请的大国”。这种“遏制加接触”政策,看似相互矛盾,实际上与特朗普政府务实主义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郑翌骅
新闻 评论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79129661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