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说谷歌“阿尔法狗”与世界围棋冠军的人机大战,使人们惊愕于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当我们环顾四周,看到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智能医疗等的发展,会不会产生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即将实现的想法?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随着人工智能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它也成为当下异常火爆的一个话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该领域发展异常迅猛,以至于引来外界热猜和“警告”:中国何时超越美国?美国要小心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水平究竟有多高?未来人工智能会怎样发展?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海量用户是中国独特优势
试想一下,对着话筒说“我的名字叫小明”,随即一行汉字显示在屏幕上,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一款语音转换工具;当这句话被快速翻译成美国总统特朗普口音的英语播放出来时,更多人会惊叹地“哦……”;可如果再补充一句“不是大小的小,是拂晓的晓”,屏幕上会“机智”地把“我的名字叫小明”改成“我的名字叫晓明”……
“AI”曾是“欺骗”代名词
以上是《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科大讯飞公司年度发布会上看到的一幕。但比起这些“黑科技”,记者印象更深的是,能容纳数千人的会场被技术专家、产业人员和记者挤得满满当当——人工智能的火爆可见一斑。
对于老一辈业内专家而言,这种场景并不陌生,毕竟现在是人工智能的第三波热潮。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但那两波热潮因未能取得预期的商业效果而遭遇堪称“产业灾难”的毁灭性打击,大量公司破产、人才流失,“AI”几乎沦为欺骗的代名词。这两段苦难期还有个专业词汇——“AI之冬”。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AI之冬”对整个产业的“清零”,当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来临时,中国得以和美国几乎同时从上次热潮的废墟上起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说,当前的浪潮主要起源于2006年深度学习等新算法的提出,由于在数学统计建模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得机器在感知和认知智能上有了以往根本想象不到的优秀表现。机器通过学习行业顶尖专家的知识,达到一流专家水平,有望超过90%的普通专业人士。
例子有很多。讯飞智医助手今年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机器人;2017年国际英文语音合成大赛暴风雪竞赛,科大讯飞第12次蝉联第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让语音合成技术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另一个国际权威的人工智能比赛是针对肺结节医学影像的判断,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达到三甲医院医生的平均水平。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不是凭空得来的。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对《环球时报》记者回顾说,1999年科大讯飞正式成立时,正值人工智能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我们在黑暗中摸索了很多年,但从1999年到现在的18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在做。第三次浪潮到来时,成功就已经是一种必然,不管是深度神经网络还是其他算法,只要有做研究的人在坚持,他们就一定能够找到这条道路。”
“数据越多,事情越好办”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世界瞩目,以至于美国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最近发出警告:“到2020年,中国将迎头赶上;到2025年,他们将超过我们;到2030年,他们将主宰这些行业。”
刘庆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有着海量用户的独特优势。推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度学习等算法,严重依赖大数据的规模,“数据越多,事情越好办”。中国是手机和互联网市场中用户最多的国家。基于应用的人多,产生的数据推动技术发展,反过来的回补也多,从而提高整个中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可度,使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可以更快、更广地得到验证和使用,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坚定支持也被外界认为是一大优势。刘庆峰表示:“政府7月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到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我觉得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但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在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充满乐观的同时,也需要正视中美间的差距。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说,我们在一些最基础的理论方面依然存在差距。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是以应用为驱动的,因此中国企业在该产业的布局也偏重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等应用层面,而在源头性技术创新、顶层设计以及AI算法与芯片等基础层面,美国依然占据较大优势。
“人类不是要跟AI去PK”
高速“进化”的人工智能何时会取代人类?从“阿尔法狗”完胜人类棋手,到波士顿动力公司最新机器人做出完美后空翻,接连不断的突破让诸多西方媒体开始呼吁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介绍说,从技术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在计算智能领域,人工智能被公认为完全超过人类,“阿尔法狗”本质上属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就是能听会说,比如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现在感知智能基本可以跟人媲美,甚至在一些特殊任务中超过人类专家。第三个阶段是认知智能。在这个领域,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比如阅读理解,让机器参加高考,让机器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些都是典型的认知智能。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就是所谓通用人工智能,它能像人类一样,自主地在陌生环境里找到相应的知识并真正理解。
“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人类不是跟AI去PK,比人类更强大的绝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刘庆峰说,未来人类的发展和机器正走在不同的路线上,人工智能将要大幅替代的,恰恰是人类并不喜欢的岗位。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胡郁提出3条线索:第一条是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延续的深度神经网络、大数据。第二条是用超级计算及模拟方法得到一个“模拟脑”,我们已经逐步可以把老鼠、鱼甚至猴子的脑神经所有单位完全重构,这种全脑模拟有望复制人类的智能。第三条叫智能动力学。人的大脑受到非常多的生理限制,而人工智能不受这些限制,当我们研究出大脑的工作原理,未来可以有超过人脑的产物。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
-
AI牵手金融业求解“贷款难”
一块看似普通的触摸显示屏,扫描身份证、验证银行卡,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回答几道问题,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借钱”的过程。2017-11-14 16:21
-
腾讯公布新战略:“百亿”计划扶植内容创业 八大场景探索AI未来
日前,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博览中心开幕,腾讯在大会上宣布推出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以及三个“百亿”计划全面扶植内容创业者,同时宣布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实施从“基础研究”到“场景共建”,最终实现“AI开放”的战略路径。2017-11-10 19:04
-
从算法到中国“芯”:智能时代中国AI产业的“跳变”动能
新华社上海11月10日电题:从算法到中国“芯”:智能时代中国AI产业的“跳变”动能新华社记者 周琳一句“缺芯(芯片)少魂(操作系统)”,道破了PC时代中国信息产业的尴尬境地。2017-11-10 17:18
《恐袭波士顿》:波士顿市民真实身份参演
《恐袭波士顿》 将于11月17日上映,取材于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恐怖袭击真实事件。[详细]
罪案剧如何玩出新意 大卫·芬奇靠聊天取胜?
要说今年美剧市场最受观众期待的剧,Netflix之前放出的大卫·芬奇新作《心灵猎人》一定榜上有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