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宁(右)、谢濒昕(中)和张博文在画廊展厅内。
设计能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近日,一场名为“摄影机、声音和阳光”的建筑设计展在美国纽约举行,3名“90后”华人建筑师从不同角度审视纽约居民住宅存在的问题,“变废为宝”,为老旧建筑中的人们设计崭新生活。
摄影机、声音和阳光
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座新兴艺术社区,一间50平方米的画廊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精心绘制的设计图,其中呈现的是王宁、谢濒昕和张博文这3名“90后”华人建筑设计师对于他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观察与思考。
“摄影机、声音和阳光”,是这次展览的主题,也是他们各自设计的聚焦点。
“我做了一些小型装置,唤起观众对于纽约城市中不同声音的回忆。”王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目前正在纽约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这次,他希望借助一些建筑设计的手段,将经常围绕在一些保障性住房边的各种噪音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有利于普通人生活、工作的和谐背景音。
在纽约,还有一些低收入人群聚集的集合式住宅常常布满监控摄像头,意在保障安全,却反而会让人因此感到压抑。谢濒昕的设计就和减弱这种摄像头带来的恐惧感有关。
张博文则将纽约的屋顶空间设计成一座多维的城市绿地公园,让普通民众即便生活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大都市,仍能享受充满阳光的优质公共空间。
愿设计改变生活
“我们的设计都和纽约普通居民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希望通过设计,能为解决他们生活环境现存的问题带来一些启发。”张博文说,这是他们举办此次展览的初心。
有趣的是,这次设计展的内容,与这3名建筑师的日常工作并不相关,甚至背道而驰。
“平时,我做的多是纽约高级住宅的开发项目。”王宁直言,这些项目有时恰恰正是破坏普通民众生活空间的对立面。
而正是这种冲突,促使3个年轻人更深地思考,建筑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在谢濒昕看来,观察、调研并且努力改变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是建筑师的重要职责。她还记得,在哥大建筑系读书时,因为一次课程作业,她有机会走进纽约一个集合式住宅区,那里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带给她和同伴的不适感至今难忘。而建筑师的专业视角告诉她,这一切并非不能改变。
“有时,可能只是让开发商损失很小一部分利益,就能让普通民众受益很多。”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张博文,如今在著名的贝氏建筑事务所工作。跳脱出商业化的桎梏,他希望能在工作之余,通过举办这次“不务正业”的展览,让更多人意识到,建筑应该和普通人的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
源自中国的启发
中西融汇的背景,让3名年轻建筑师的设计在关照纽约本土环境的同时,也自然地融入了独特的中国印记。
比如,“变废为宝”的思路就有来自中国的启发。
“我发现,不论是上海的弄堂,还是北京的胡同,国内许多古建改造的成功案例都是利用已有元素,再做一些适当的添加,从而实现某种效果。”张博文说,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在这次做设计时,他和两个同伴就特别注重“原物利用”,而非简单地推倒重建。
谢濒昕则注意到,最近一两年,中国不少封闭式小区打开围墙,一座座“孤岛”变成更为包容的开放式小区。“在曼哈顿,也有这样封闭老化的保障性住房。”她相信,中美之间的经验互鉴将是一次有意思、有价值的讨论。
对于这三名年轻的建筑师来说,这次展览只是一个起点。未来,他们希望邀请更多中美两国的建筑设计师一起,定期举行更大规模的展览和沙龙,碰撞创意的火花,让设计为普通人带来美好生活。
火箭待售,姚明帮忙找买家?
不过昨天,布朗又对媒体表示,姚明不会在火箭队出售过程中充当“联系人”。[详细]
《怪奇物语2》:小11回归,威尔成主线
近日,Netflix热门剧《怪奇物语》第二季发布了新预告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