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要给父母一颗定心丸
2017-11-23 10:09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下午,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中国研究生张川川不幸去世。一时间,留学生在海外安全的问题,又成为网络上的焦点。

  保持戒备 保护隐私

  学子出国在外,与亲人有很遥远的时空距离,做不到在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向亲人寻求帮忙。因此,需要锻炼独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防患于未然。

  首先,在任何场合都应有自我保护意识,独自一人时,更不应轻易放下戒备。在国内,我们乘坐网约车,往往会记下车牌号码,或上车后给亲友打电话报平安,在国外也应如此。2017年6月9日,中国访美学者章莹颖遭绑架失联。时至今日,距离案发已过去5个多月,章莹颖仍下落不明。就读于美国阿什兰大学的王一迪说:“我们每一个留学生都很关注这件事,也为此感到十分难过、遗憾。如果章莹颖当时能多加小心,不轻易坐上犯罪嫌疑人的车,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可怕事情了。”每次外出,王一迪和室友都会互相知会一声,如果条件允许,会一同前往,这样相互有个照应,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

  此外,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勿随意泄露。据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就读的畅畅(化名)称,“很多遭到偷盗或抢劫的中国留学生,都是因为他们‘看上去很有钱’。”因此,学子在与人交往时要谨记“钱财不外露,做事勿张扬”,尽量从源头上降低风险。

  化解矛盾 避免冲突

  很多学生年轻气盛,遇到不平事喜欢一争高低。但以包容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一方面,国外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每个人选修的课程不同,上课时间不一样,即使是朋友,闲暇时间也不容易同步。很多学子的课业比较繁重,课余的大部分时间也要花在学业上,社交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学子选择与人合租房子,同一屋檐下,彼此间产生了相对紧密的联系。但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在所难免,容易产生摩擦。此时就需要相互包容,做好沟通。同时,也需注意,在与外国人的交流过程中,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还需谨记,一旦遇到抢劫事件,学子应以保护人身安全为重。据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就读的温温(化名)介绍,很多抢劫事件的实施者都是当地的“小混混”,他们多数只想从被害人手里“要点零花钱”,并未想伤及其性命。王一迪也称,她在芝加哥的旅程中曾见到有人搭讪“要钱”的情况。面对这类情况,王一迪说,“尽量不要激烈反抗,因为激烈反抗会激怒对方,把事情搞得难以收拾。亚裔女性身材比较瘦小,与高大强壮的黑人不能硬扛。如果真的发生身体对抗,倒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虽然白白丢了几十刀‘冤枉钱’挺心疼,但还是人身安全最要紧。”

  做好预警 有备无患

  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常会使人头脑一片空白,毫无招架之力,这就需要学子提前做好预警,判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面对危险时的举措。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危险来临时,因慌乱失去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首先,学子应牢记留学目的国的报警、急救及中国大使馆的联系电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紧急自救甚至救人。其次,很多学校在学生入学时,都要求学生填写紧急联系人电话,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若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学子应及时前往学生事务处理中心进行更改。第三,学子要提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文化风俗,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免触及到当地的某些“危险信号”。

  据王一迪介绍,美国大部分地区有非常完善的紧急事件与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这个预警系统同样可以帮助学子。她回忆说,前不久美国克利夫兰市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嫌疑人已逃窜几日,未立即归案。某日,王一迪正在与朋友闲聊,他们的手机同时发出了刺耳响亮的提示音,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多加注意逃窜嫌疑人”的相关信息。这样的提醒使学子能及时关注危险事件,做好防备。当地时间11月20日下午,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中国研究生张川川不幸去世,该校校长也立即向全体学生发布安全警报。在为张川川的身亡感到遗憾时,也希望此类警告能让更多的学子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设备也越来越人性化。一部分手机只要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开启“紧急联络”模式,遇到危险时只要启动该模式便可以自动拨打报警电话或者通知紧急联系人。异乡求学,学子应掌握更多的自我保护方法。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唯有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才能使留学顺利进行。(赵佳雯)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夏 何险峰
新闻 评论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47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