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导演郑伟发起的种子计划,正在世界范围内华裔青少年中生根发芽,成为发掘培育新一代华裔电影人才和孵化优秀作品的传承之桥。
中美差异
曾在2015年在第12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上凭借公益电影《古路》荣获“最佳导演奖”的郑伟导演,从2014年来美之初,就一直居住在拥有好莱坞的洛杉矶地区。
拥有国内丰富导演经验的他,在中美两国电影工作的实践中,感受到了文化的不同——在中国,导演是一个多面手的角色,很多细节都要亲历亲为。这对了解整个电影拍摄的流程和不同的分工很有帮助。而在美国,拍摄团队的分工十分精细,导演更多的任务,在于把自己的拍摄理念沟通给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再由他们具体执行属于每一个分项的专业任务。
比如用来设计拍摄手法的分镜头卡,就是由导演在拍摄之前,将自己的想法沟通给摄像,然后由摄像制作并实施。这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其实是由导演来完成的。另一件事郑伟导演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群众演员,美国团队也会进行演员的专业面试,然后再决定是否录取。而在中国,这其实是一件很随意的事。
另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是语言的障碍。郑伟坦言,虽然有翻译帮助,但在导戏的时候,由于文化和理解的偏差,演员在对导演意图的揣摩上,也会不够到位。为了让演员更好的传递导演的想法,在苦思冥想之后,郑伟决定,将需要的动作,表情甚至身体移动的位置,在拍摄前亲自表演给演员,以求达到最佳效果。这样虽然辛苦,但是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种子计划
正是这样的差异,让郑伟看到了一些华裔优秀青年电影人,如导演编剧等,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局限。他们虽然很有才华,也想在影坛有所动作,大多数却因为无法适应中国团队的工作模式,或工作强度,而不能融入中国的拍摄环境。
这些青年不仅在原生家庭里接触到了很传统的中国文化,还在成长中接触了很纯正的西方文化。两种优秀文化的结合与碰撞,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超越中西方的融合思维。而这些思维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将故事在电影中完美地诠释与传递出来。对于中国影坛来说,无法看到和培养这些优秀的人才和作品,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出于惜才传承的想法,郑伟在美国注册成立了钛合影业(美国)制片公司,并从2017开始,与美国学生独立电影国际基金会合作,开展种子计划,通过强大的专业团队,在华裔学生和电影专业人才中,选拔和扶持有才华和热情的新人与作品,并参与后期制作和市场化。华裔年轻人有的是很好的想法和专业的知识,但是缺乏经验和行业的积累,郑伟的种子计划,恰恰弥补这个空缺,成为传承的一座桥梁。
由于是跨文化的团体,郑伟的团队在选拔剧本时,更加注重剧本中跨越语言局限的感染力和出彩环节。这样的作品,在未来的演绎和传播上,也将会更加灵活和包容。预计到今年底,种子计划会挖掘超过50部优秀华裔剧本作品。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这个计划选拔培育新晋华裔青年影人,也会将这些作品一一呈现给广大观众。
这个计划的首部短片作品《碑》,2017年8月在美国旧金山开拍。故事以一个小女孩被战争撕裂的亲情,和一群老兵在战争中结下的兄弟情为主线,通过每年同一天在一艘退役军舰上的巧遇,侧面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年轻华裔影人对和平的期盼。剧本主创和导演由两个不到16岁的华裔青年担任,预计今年11月可以剪辑完成。后续期望看到这部作品在各大影展上的风采。
9月好莱坞大片撑起前半程
纵观院线9月上半个月的排片表,国产片几乎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详细]
莎拉获美网正赛外卡 小威欲产后3个月后复出
雄心勃勃的威后豪言:明年1月澳网重返赛场,要一统江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