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耗时7年 将徽州古宅打包到波士顿(图)
2017-07-06 15:18 来源: 中国侨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题:耗时7年,花费1.25亿美元,她将徽州古宅打包到波士顿,守护中国人“家”的模样

  这几天,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召开。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分别申请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小侨期待能有好消息传来。

  今天,小侨要说的这个事儿也和文化遗产保护有关。一个美国人,历时7年,耗资1.25亿美元,将一栋徽派古宅全部拆下,然后将它整个“打包”,原封不动把它搬到了美国波士顿。

  这栋宅院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在海外重建的古徽州建筑。一起来看看安徽“荫馀堂”漂洋过海“远嫁”美国的故事——

  荫馀堂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黄村。清康熙年间,在外地开典当铺的黄氏后人衣锦回乡修建这座宅院,其名称里包含了“荫求祖荫、余祈富余”的愿望。

  这座有着16间卧室、四合五开间的大宅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高过屋脊的马头墙、天井、屋内有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此后,8代黄家子孙住在这里,荫馀堂热闹了200年时光,见证了一代代黄家人的甘甜悲苦,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宅院不再有人居住,年久失修。

  1996年,黄家后人回乡扫墓,齐聚荫馀堂,他们商量着将荫馀堂拍卖或者拆除。

  而机缘巧合,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座老宅的命运。

  一位叫南希·柏琳娜的美国人此时正在安徽旅行。她从哈佛大学建筑史专业毕业,曾数次来到徽州,粉墙黛瓦的徽派宅院让她十分迷醉。此时,她的身份是波士顿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主管。

  在荫馀堂即将被卖掉的节骨眼上,南希和黄家人见面了,她说明来意:将荫馀堂原样搬到波士顿复建展出。

  黄家人认为,破败的祖屋若能在美国得到重建,是这座老宅最好的结局,也符合尊重祖先福荫后代的本意。

  幸运地是,这个计划得到了中美两国政府部门的批准,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项目。项目也得到了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Fidelity及其基金会的支持。

  1997年,荫馀堂开始解体调查。荫馀堂第35代后人向祖屋作了最后一次告别。

  安徽到波士顿隔着千山万水,异地复原谈何容易。

  宅院的拆除工作整整持续两个多月。拆下来的部件不仅包括700个木件、9000多块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还包括了家具、生活用品,甚至院墙、门口铺设的麻石路板也一并搬走。

  工作人员将主要的木石结构部件都进行编号,记录原有的组成方式。这些构件运走时,共动用了近四十个国际标准货柜。

  1998年2月,它们全部运抵波士顿港口。

  在随后的五年里,中美两国的文物专家对荫馀堂各个部件进行测量、登记,将损坏腐烂的木质部件按原样重新打造。

  碧波地博物馆还为此扩宽了马路,拆迁了一大片居民区,只为给荫馀堂让出更多的空间。

  为了尊重中国文化,开工重建时还行上金花、批红布、安五袋、钉五色布、上香、敬酒等中国传统的破土上梁仪式。

  2003年6月21日,荫馀堂正式向公众开放。宅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最初的模样。

  为了保护宅院,博物馆规定,参观荫馀堂需要单独购票,游客按批参观,背包不允许带入,严禁摄影,时间限为半小时。

  博物馆还为荫馀堂专门制作了一个网站,叫做yin yu tang,a Chinese home。在这里,荫馀堂简史、荫余堂家谱世系,来往家信、建筑特色、搬迁过程等一目了然。

  此外,网站还用3D透视图、视频等详细、立体地再现了荫馀堂的建筑构造和细节。

  多年以后,荫馀堂后人黄秋华来到了波士顿。他回忆见到祖屋时的场景:当时,世界顶级提琴大师马友友正在庭院里面拉大提琴,觉得自己穿越了时空,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在黄村,荫馀堂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宅院。在当地,许多这样的宅院都因为年久失修而逐渐破败。

  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这座博物馆不仅保护了一座宅院,更保留了当年的中国人“家”的样子。

  荫馀堂,荫庇的不仅是黄家子孙,更是所有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夏
新闻 评论
美国频道正式上线
联系我们

不罢工了!美国演员工会新合约到手

不罢工了!美国演员工会新合约到手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谈判、罢工威胁、三日延期以及六小时的会谈之后,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和电影&电视制片人联合会(AMPTP)终于在本周二清晨达成了一项新协议。[详细]

BBC年度改革对抗"美国文化入侵"

BBC年度改革对抗"美国文化入侵"

据英国《卫报》报道,BBC承诺将提供比对手更为广泛的节目选择,并更好地反映英国的多民族元素。[详细]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649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