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新闻分析:中国共享单车能否“骑”向世界
新华社记者 刘芳 冯玉婧
来自中国的摩拜单车13日宣布登陆全球第100个城市——英国曼彻斯特,并同步进入毗邻的索尔福德,这是摩拜第一次布局亚洲以外的市场。同样,来自中国的“小黄车”ofo也正在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预计在今年年底前会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中国共享单车企业纷纷“走出去”的趋势,行业专家认为,中国无桩共享单车企业具有规模大的优势,未来在海外的发展备受关注。
从技术创新走向模式创造
近日,“自行车城市2017”全球骑行者峰会在荷兰中部城市阿纳姆和奈梅亨举行,聚集了来自美、法、英、德等国的多家共享单车运营商。会议期间摩拜宣布,1000辆摩拜单车将于6月底正式投放到曼彻斯特。
从最开始引进国外公共单车模式,到出现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再到能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无桩单车,中国共享单车前后共经历了10年多的发展。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共享单车虽然起步略晚,但在近两年却实现井喷式增长,仅在北京、上海两地已有几十万辆。有数据显示,每天早高峰时段,北京国贸地区平均每10秒就有一辆共享单车被骑走。
有“网络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近日在2017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从2013年1季度至2017年1季度,中国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出行总量均领先世界,每年共享出行次数过百亿,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7%。
“今天,人们在新加坡、伦敦、纽约、波士顿、哈佛大学校园,都能看到ofo小黄车。”ofo小黄车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说。
他表示,以ofo小黄车为代表的“中国原创”开始走向全球,从技术创新走向模式创造,比如,美国的Spin等共享单车企业正在复制和模仿它的模式。
《华尔街日报》近日的一篇报道也指出,美国科技公司开始模仿中国同行。文章说,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的LimeBike是一家受到安德烈森-霍罗威茨公司资助的初创公司。安德烈森-霍罗威茨公司的合伙人陈梅陵在《华尔街日报》主办的一场活动上表示,LimeBike在美国采用了中国无桩停放共享单车的模式,而这种用智能手机启动的单车是由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率先推出的。
竞争激烈还需因地制宜
共享单车是近年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潮流。目前欧洲已有至少550个城市拥有共享单车服务,原先每个城市有一两家服务供应商,但这一情形正在迅速改变。
欧洲骑行者联合会智能骑行项目协调员尼科洛·帕诺佐指出,欧美重要的共享单车运营商都渴望全球拓展,中国运营商规模那么大,迟早也会到中国以外发展,预计未来竞争会愈加激烈。
“中国无桩共享单车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数量。他们让自行车回到城市,人们突然重新开始骑车了,数量如此之多,这一点很了不起。我们很关注中国无桩共享单车接下来的发展,”帕诺佐说。
与中国不同,欧洲城市目前绝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有桩停放共享单车。在帕诺佐看来,有桩共享单车为城市带来附带设备和管理费用,成本较高;新兴的无桩单车对城市说“不用你出一分钱”,却隐藏了暂时看不到的成本。他认为,跟城市公开透明地合作很重要,“摩拜在新加坡与城市协商合作的做法就很好”。
帕诺佐说,共享单车属于公共交通选项之一,需要有包容性。如果只有无桩单车,那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就不能使用共享单车;如果无桩单车管理不好、损坏率高,或者全都集中在几个地方,那也算不上公共交通,“最理想的图景是,多种服务合理共存,健康发展。”
此外帕诺佐还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需求,共享单车设计也需有自己的风格。
德国未来自行车公司的英国业务总经理朱利安·斯克里文也认为,无桩单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城市,需因“市”制宜,未来自行车公司为此共推出了130多种方案。“因为每个城市的要求都不一样,有的要电动的,有的要有桩的,有的要无桩的,有的要变速的…”
“无桩也好,有桩也好,如能把所有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对用户是最方便的。芬兰有个公共运输行动服务系统,即火车、公交、租车、共享单车全都在一个平台上。它给你最全面、最实用的出行建议,这也是未来有更大发展的一个领域,”帕诺佐说。
面对中国共享单车企业的海外扩张,业内专家看好前景。帕诺佐说,欧洲还有许多城市目前没有共享单车服务,东欧也还有空白的市场。斯克里文也表示,中国无桩共享单车在欧洲肯定会有市场,“市场总有很多细分领域,选好自己的领域、做正确的事,就能成功”。
-
呼和浩特共享单车供不应求 管理条例出台后或增投
(张瑾娴)6月1日,ofo共享单车入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已整整一月,但城市街头能找到的共享单车却非常稀少,不少市民反映车难找,投放的单车数量“供不应求”。2017-06-01 15:44
-
共享单车入口之争:拓展“朋友圈”新玩法
在争抢资本、用户和供应商之后,共享单车两大巨头摩拜和ofo的战火蔓延到了“入口”争夺。2017-05-25 10:29
《黑豹》漫威最有钱英雄也玩"内战"
主要是关于黑豹个人“内战”,无论是国家内部,还是他内心深处。[详细]
《纽约时报》九年内第六次大裁员
去年裁减约1300人后,近日《纽约时报》再次计划裁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