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被收养到美国后融入家庭 被赞聪明懂事
2017-03-13 15:36 来源: 中国侨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中国侨网霍夫曼太太与布莱丝在一起。(美国《世界日报》/韩杰 摄)

霍夫曼太太与布莱丝在一起。(美国《世界日报》/韩杰 摄)

  中国侨网3月13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国务院移民签证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5年财年期间,美国家庭共收养18,384名中国儿童,平均每年2,626人。美国戈拉德尼中心(Gladney Center for Adoption)亚洲主管吴巩展透露,由于可供收养的中国健康儿童锐减,排期延长,七年前美国家庭转而开始收养残疾儿童。他估计,在这些收养的总数中,残疾儿童占相当比例。目前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残疾儿童起码有上万人。

  这些中国残疾儿童到美国后,有人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大部分适应了美国生活。被访问的收养家庭夸他们聪明、懂事,“成绩都是A”。有的孩子虽然没有手臂,却能用脚生活自如,还被主流媒体报导。

  收养孤儿是小时候的愿望

  霍夫曼(Jane Hoffman)太太、丈夫及三个女儿住在新泽西州一个富裕的小区。他们的房子很大,后院还有供孩子玩耍的秋千、滑梯等。他们的三个女儿分别为九岁、八岁和七岁。不过,这个长着亚裔面孔的三女儿不是他们亲生,而是在中国湖南长沙收养的一个残疾儿童。她说,小女儿原名叫银忆健,患有先天性唇裂。她强调,她收养儿童的念头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小时候就有了”。

  她父亲曾经在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的银行工作,小时候她也跟着父母在新加坡和香港生活过,很喜欢亚洲文化。“我那时就想,将来一定要收养孤儿,给那些可怜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2006年,与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未婚夫结婚前,她就向他摊牌:“我将来要收养孤儿。如果你同意,我们就结婚;如果不同意,我们就分手。”未婚夫首肯后,她才和他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她接连生下两个女儿,健康聪明漂亮。她觉得有了两个女儿已经够了,应该去实现幼时的理想。她委托具有125年历史的戈拉德尼中心机构代为寻找中国孤儿,该机构总部在德州福和市(Fort Worth),在纽约有亚洲事务办公室。“当时,去中国申请收养孤儿的美国人越来越多,排期越来越长,大约需要五年到七年的时间,但收养残疾儿童则很快。”

  于是,她决定收养一个残疾儿童,中心机构把数据寄给她,整个收养过程需要半年时间。她去中国湖南把这个孩子接回家,于是银忆健改名布莱丝(Blythe)。“当时这个孩子只有15个月,患有唇裂,不能吃饭,一吃饭就往外冒。孩子刚来时夜里不睡觉,有种种不适,约半年后才适应。”

布莱丝的唇裂已经基本治愈。(美国《世界日报》/韩杰 摄)

布莱丝的唇裂已经基本治愈。(美国《世界日报》/韩杰 摄)

  目前,布莱丝做过三次整形手术,第四次手术将于今年3月进行。她说,因为唇裂,布莱丝不能说话,五年前被送去治疗师处,训练孩子说话。治疗费不菲,“每周要155美元”。由于她丈夫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因此孩子们都有保险。“如果布莱丝做手术,保险会支付大部分,我们只要支付小部分。”现在,布莱丝已经完全能够说话,只是声音有点粗。她表示,布莱丝非常聪明,数学很好。

  因为三个女孩年龄相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于是,她教育自己两个亲生的女儿说,“世界上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家,我们就是要给她一个家。”她表示,二女儿和布莱丝相差九个月,小时候不愿意布莱丝与她共享一个妈妈,她就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现在,两个姊姊对妹妹很好。”

  视如己出 母对养女不时互动

  霍夫曼太太在接受采访时,也把布莱丝带在身边,还不时地亲吻布莱丝,布莱丝也依偎在母亲身边,时不时地问这问那。她说,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布莱丝不大说话,时常感到Sad。“她知道自己与我们不同,是亚洲人,却和我们住在一起,感到奇怪。因此,我必须把这些情况说出来。”她告诉布莱丝,她来自中国,不同于我们,而中国还有她的家人。布莱丝时常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她计划2019年带布莱丝回到中国湖南长沙寻亲,让她的父母放心,他们的女儿在美国生活得很好。

  纽约曼哈顿华埠每年都会举办春节游行,他们这些收养中国儿童的家庭每年都会参加,让这些孩子熟悉中国文化。她也送布莱丝去中文学校学习中文,与华裔同学交流。她表示,因为她和丈夫都不会中文,“无法在家辅导她学习”,因此布莱丝学习中文的效果不是很好。

  她透露,她和丈夫都是毕业于私立学校,她也希望布莱丝能读私立学校,能够完成大学教育。布莱丝将来做什么都由布莱丝自己决定,她只希望布莱丝健康、幸福。“布莱丝将来与我们在一起生活也行,回到中国与她的亲生父母生活也行,都由她自己决定。”

  霍夫曼太太是全职妈妈,每天在家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孩子。她承认,收养孩子并不容易,费时费钱,而且需要爱心,因此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收养孩子。而家庭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这些孩子一定要找到好的家庭。孩子被收养在国外,不仅存在家庭差异,而且还有文化差异。她表示,“作为养父母,一定要发现孩子的优点。”

  丈夫去世 坚持收养第二个女儿

  威斯康星州的贺尔太太(Ellen Hierl)共收养两名患有心脏病的中国儿童。贺尔太太通过电话接受采访时说,她和丈夫没有孩子,因此决定收养。2011年,她开始寻找收养孩子的中介,找到戈拉德尼中心,登记后,收到该中心的公司通讯,发布他们去中国访问孩子的信息。“这个公司通讯让我选择了戈拉德尼中心。”

  她说,戈拉德尼团队遇到一个女孩,与她的要求相匹配,于是她决定收养那个孩子。2012年,这个六岁的上海残疾儿童来到她家,起名布鲁克林(Brooklyn),贺尔太太为她建立了一个部落格(blog)。今年2月,她去中国福建石狮收养了第二个女儿,这个女儿今年五岁,起名茉莉(Molly),为此她建立了一个私人的脸书群,群名是“为了梦想的缘故”(For the Sake of the Dream)。在这里,她记下两个女儿的成长日记。

贺尔太太及丈夫和布鲁克林合影。(美国《世界日报》)

贺尔太太及丈夫和布鲁克林合影。(美国《世界日报》)

  她说,布鲁克林患有心脏病,在中国已经做过手术,效果很好。到美国后,美国医生说她的心脏病已经治愈,不要看医生了。茉莉在中国也做过手术,到美国一周后,也去看了医生,目前正在做各种检查。

  她说,女儿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收养了第一个女儿三个月后,她的丈夫被诊断患上脑瘤。她的丈夫曾经是美国家庭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的项目经理。两年多后,丈夫去世。布鲁克林非常爱她的养父。“在丈夫生病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和布鲁克林建立了一种很深的感情。”布鲁克林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她很慈悲,为我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她表示,布鲁克林到美国后,英语一点不会,现在英语非常流利。她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在学校的“成绩都是A”。她也会弹感钢琴,具有艺术家的天分,也许将来可以从事艺术工作,但“这要由她本人决定”。她的二女儿刚刚到家几天,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里的生活。“她的过去已经过去了,她正在学习爱和信任我和她的姊姊。”她希望两个孩子将来都能读大学,能读研究生更好。

  贺尔太太表示,收养学龄儿童并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她从不后悔收养残疾孩子。“每当我听到她们的笑声或者看到她们的笑脸时,我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贺尔先生带着布鲁克林去钓鱼。(美国《世界日报》)

贺尔先生带着布鲁克林去钓鱼。(美国《世界日报》)

  残疾儿童 收养需要很大爱心

  美国戈拉德尼中心亚洲主管吴巩展说,收养特需儿童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例如,有个女孩子患上脊柱膨胀症,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但是她很聪明,轮椅玩得很熟,左转右转、上厕所、上电梯都行。“我们去中国,见了这个女孩三次,详细了解情况,拍下录像和照片。”

  他们把录像给有意收养的美国父母观看。他说,一对德州奥斯汀的美国夫妇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还不到一岁,他们决定收养这个残疾女孩。目前,孩子在收养家庭生活得很好。

  华人医生 加入收养残疾儿童行列

  家住纽约大学点的蔡宏荣(George)说,他的儿子是佛罗里达的开业医生。儿子和第一任白人太太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几年前去广州福利院收养一个残疾儿童。

  他说,一开始他并不知道儿子收养孩子的生殖器有问题,后来从儿子的口中才知道,这个男孩子不能站着小便。“我儿子多次带他去宾州一家儿童医院做手术,最后治愈了,现在这个孩子和正常男孩一样,可以站着尿尿。”他表示,他的儿子对这个养子视如己出,什么东西都是买最好的,和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他说,这个收养的孩子特别懂事。“我每次去佛罗里达看儿子,他都会和我儿子一起来接我。到家以后,他要给我倒水喝,问我要喝咖啡还是茶,又给我下面吃。”这个孩子总是称他为“公公”。“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和他讲中文,每到生日、圣诞节我都给他红包。”他说,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和勤奋,考试都是拿A。他的儿子说,孩子数学好,将来可以上麻省理工学院(MIT)。

  他说,这个养子知道自己是收养的,非常听话,而且和养父的亲生儿子关系非常好,就像亲兄弟一样。

  收养华童 竟成为美国网红

  2016年9月14日,美国几大电视台都播放一个令人兴奋的一个新闻。一对美国夫妇带着收养的一个中国小女孩,去机场欢迎另外一对美国夫妇收养的一个中国小男孩。小女孩一看到小男孩,立刻跑了过去,与小男孩抱在一起,两人笑着,抱着,摔倒了再起来,又抱在一起。这个场景使得许多观众们落泪。

  这个小女孩就是一个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残疾女孩。后来,小女孩的养母葛莱瑞(Amy Glary)播放早先拍摄的录像时发现,这个小女孩在中国福利院时与另外一个小男孩很友好,两个人抱在一起玩耍。于是,这位妈妈就把这段录像放在网上,并表示因为小女孩被收养,她与小男孩的友谊可能就此中断。不料,这个录像被住在不远处的另外一个美国妈妈看到,她决定收养这个小男孩,让两个孩子的友谊保持下去。那位妈妈去了中国,不到一年时间把小男孩收养过来。结果,小女孩见到小男孩,并未忘记他,两人的友谊又重新延续。现在,这两个中国孩子已成为美国网红。

  无独有偶。2016年7月5日,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报导了一个来自中国的残疾儿童的故事,标题就是“无手女孩把脚当手”。报导说,一个七岁的女孩生下来就没有双手。苏菲 格林(Sophi Green)被犹他州的养父母从中国收养时只有两岁,养父母已经把她放进其他同样孩子都有的行走设施,以便帮助她生活。但是,当苏菲撩起头发和在桌子上吃饭时,她根本不需要手,而是用脚。

  妈妈克里斯廷(Christianne)回忆,她第一次给苏菲一个冰淇淋筒,“我准备喂她,只是出去了一下,回来后发现她用脚抓住冰淇淋,自己开始吃了起来”。“我们完全惊呆了,从那时开始知道她可以做任何事情。”苏菲的父亲贾瑞米(Jeremy)说,人们经常问他“你怎样教她用脚”,“答案是我们从来没有教过”,是她自己学习如何适应。她可以用脚写字、画画、上色,还用脚可以刷牙、洗澡和洗头发。

  苏菲天生不仅没有手臂,而且在她的右腿上没有腓骨。她的父母担心苏菲将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但是苏菲克服了许多挑战。当她不能在芭蕾舞课堂上与同伴一起参加手臂练习时,她非常沮丧。父母就安排她与舞蹈教练进行一对一地练习。现在,她可以编她自己的舞步,而她的兄弟帮助弹琴伴奏。苏菲对记者说,她做的最难的事情是“保持平衡”。她现在已经习惯来自陌生人的目光。过去,苏菲在学校里总是害羞,但是现在学会创造性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而且有了许多朋友。

+1
【纠错】 责任编辑: 何险峰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