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分化态势不会“速消”
2018-01-05 10:50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市场普遍预期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到来。然而,回顾2017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走势不难发现,主要经济体对货币政策调整的态度有异,货币政策分化的态势不会快速消失。

  美联储方面,2015年12月以来数次加息,已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提至1.25%—1.5%,市场预计美联储在2018年还将有3次加息的可能。欧央行对宽松政策的退出则相当谨慎。在保持零利率政策不变同时,欧央行将其资产购买计划调低至300亿欧元,并延长该计划至2018年9月。这一举措是在欧元区基本上摆脱了通缩阴影、通胀出现缓慢回升的背景下做出的,反映了欧央行在增长与通胀稳定目标之间的慎重抉择。日本央行持相似的姿态,在保持基本贴现率负0.1%的水平和每年80万亿日元资产购买的同时,对长期收益率实施了目标管理,防止长期利率上升过快对经济造成损害。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节奏取决于多种因素。央行如何置换手中到期的国债,全球债务问题以及地缘政治风险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过,最为主要的,是各国央行在政策调整的时机选择上面临的两难选择:如果过早收紧和幅度过大,会抑制产出和阻碍实现通胀目标;如果过晚收紧和幅度不足,则不利于对资产价格的抑制。除了经济增长、通胀和就业指标作为指引,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与央行缩表进程相互交织,使得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选择越加困难。随着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预计未来主要国家的利率收紧和央行缩表将同时进行。而遵循渐进和透明的原则对稳定市场预期尤其重要。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不容忽视。从基本面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有所恢复,但恢复步伐不如发达经济体快,且在不同区域呈现多速复苏态势。目前,尽管外部融资总体有所恢复,但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其中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融资相对活跃。在资本流动方面,2018年伴随美国加息提速、美元走强,或将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形成新一轮的资本流出以及货币贬值,这对货币当局是否跟进加息形成压力。

  此外,美元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外币融资的主要币种,美元汇率变动以及美元计价资本的跨境流动,将对上述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冲击。更重要的是,国内金融脆弱性会强化外部金融冲击的力度。快速增长的国内债务以及与其关联的银行体系健康状况,是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金融脆弱性的重要表现。

  如何化解风险?总体上说,普遍复苏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抵御外部金融风险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但需根据就业和通胀等主要目标调整货币政策,对外部金融冲击特别是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需要以宏观审慎的监管措施加以配合,同时,抑制国内债务水平,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将有助于化解外部金融风险。(高海红

+1
【纠错】 责任编辑: 侯强
相关新闻
新闻 评论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99221297838461